標簽: 雜談 |
《帕夫雷什中學》介紹、摘要及部分解讀
1、《帕夫雷什中學》一書是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1969年出版。帕夫雷什中學是烏克蘭境內(nèi)的一所10年制普通鄉(xiāng)村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這里渡過的。這所中學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杜练蚶资仓袑W》是“根據(jù)筆者個人經(jīng)驗寫成,在某種程度上是筆者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長工作的總結。”《帕夫雷什中學》除前言外,共有7章。
2、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教學工作成功的保證,學校的物質(zhì)基礎及學生周圍的環(huán)境,關注健康與體育,德育,智育,勞動教育,美育。
3、要把學校領導好,就意味著要精通教育科學,并使這門科學成為科學地領導教育和教養(yǎng)以及組織全校師生活動的基礎;意味著要成為教學教育過程的能手,要掌握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藝術。
4、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氣蓬勃感知世界、煥發(fā)樂觀精神、產(chǎn)生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意志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泉。
5、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它包括獲取知識,形成科學世界觀、發(fā)展認識能力,創(chuàng)造才干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愛好。
6、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們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帕夫雷什中學》一書曾在蘇聯(lián)多次再版,也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其它國家出版。
7、第斯多惠說,差的教師只是傳授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是揭示真理。
8、教師應當不僅僅是教導者,而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應當和他們共同去克服困難,和他們喜憂與共。
9、開發(fā)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使他享受到為社會、為人民的幸福進行饒有趣味的、充分發(fā)揮了智力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幸福,這就是學校的任務。注意每一個人,關懷每個學生,并以關切而又深思熟慮的謹慎態(tài)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yōu)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
10、教師的技巧在于善于觀察兒童的天賦,善于確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領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難從而促使其才能進一步發(fā)展的那種任務。我們努力設法使學生在課外時間能過豐富的智力生活,并使這種生活能影響集體在精神上的發(fā)展,提高全體學生的智力水平,并發(fā)展天資較低的學生的才能。
11、 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
12、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jù)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fā)展情況——最新的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熱心于本門科學正在探討的問題,并具備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教師則可成為學校的驕傲。一個好教師,應具備比中學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多許多倍的知識。教學科目對他來說只是科學的基礎知識。深湛的知識,廣闊的視野,以及對科學問題的濃厚興趣,這一切都是教師用以引起學生對知識、學科、學習過程的興趣的必備條件。
13、一個教師要精通心理學和教育學。
15、 一個教師只要勤奮,而且有強烈的求知欲,那么,他在教學論和教學法上的缺欠并不可怕,任教之初知識上有空白也不可怕。
16、教師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就越容易,他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威信和信譽就越高,孩子們就越把他當做知識之源而被他所吸引。
20、 教學是智育極重要的手段。教學過程中的智育成效取決于這樣一些因素:學校全部精神生活的豐富,教師精神上的豐富、寬廣的眼界、淵博的學識和文化素養(yǎng),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性質(zhì),學生在校和在家智力勞動的安排。
21、 每個教師都應當成為學生智力的得法的、有頭腦的培育者。
22、教師科學知識的不斷充實,是使學生集體具有豐富的智力生活的十分重要的條件,是科學基礎知識的講授具有高度科學水平的前提。
24、 文學使思想血肉豐滿。主觀因素,即藝術形式所體現(xiàn)的社會道德觀念和審美原則,在個人精神世界、信念和行為中的反映深度,在文學感受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文學感受與人的德育緊密相關。只有使文學作品成為生活教科書和道德標準的那種人,才能真正懂得文學。因此,有兩個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正確選擇供閱讀和學習的作品;第二,文學教師應當同時也是懂得并能體察學生道德發(fā)展正確途徑的教育者。
32、同一年齡、同一班級的學生由于個人的天資、才能和愛好傾向不同,在某一科目上所能掌握的知識量也不一樣。對那些不喜好某一科學領域的理論思維和實踐活動因而掌握這方面的教材相當吃力的學生來說,這一科目的教學大綱就是知識的最高限;而對于掌握超出大綱范圍的理論問題毫無困難,并對理論思維和科研性腦力勞動深為愛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則為他們確定較寬的知識面。正確斷定每個孩子的能力、才能、天資和愛好,確定他力所能勝任的難度,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35、學生在每個年級都要背熟一定量的課文。
36、確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為目的的那種作業(yè)的性質(zhì),提出為此目的服務的獨立作業(yè)的課題,是具有高度教學藝術的事情。為此目的,教師在闡述、說明、講解過程中,不把所學材料的各個方面全部都揭示出來,以便為學生的獨立鉆研留下余地。教學技巧也正在于會為學生的思考留下教材的某個重要方面。
37、 假如教師企圖把實際生活中可用來解釋或分析眾多事實的那種規(guī)則、公式或其他概括性結論,在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上“趕完”,企圖一下子達到學生牢固地掌握它,那就不僅必然導致知識的膚淺,而且必然導致智能的遲鈍和束縛智慧的創(chuàng)造力。不會應用語法規(guī)則(所謂“學生知道語法規(guī)則,但一寫就錯”)正是這種趕學教材的后果。
38、在每一節(jié)加深、發(fā)展和運用知識的課上,都安排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只有當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即學會了作文時,他才能算是一個識字的人。只有當學生會自己編習題時(編方程式時,創(chuàng)造性尤為重要),他才能最順利地學會解題。
部分解讀:
差的教師只是傳授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是揭示真理。
教師,最基本的任務也許是傳授知識,也即真理。對于一個不思進取的老師也夠了,甚至對于一個十分敬業(yè)的老師也夠了。但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不會只把傳授真理作為自己對于教學最高境界的追求的。在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看來,揭示真理是更高的境界。這樣的差別再于發(fā)掘,在于啟示,在于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境界中去。
教師應當不僅僅是教導者,而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應當和他們共同去克服困難,和他們喜憂與共。
教師首先是知識的傳授者,是真理的揭示者,但這樣的教師在教學上的成功難以達到。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努力使學生喜歡自己,爭取走進學生,成為學生的朋友,是他們的生活與學習上的“小幫手”。一個成功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傾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老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和寬容心的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笑,一起哭,是孩子的主心骨,是他們心靈的支柱。
開發(fā)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注意每一個人,關懷每個學生,并以關切而又深思熟慮的謹慎態(tài)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yōu)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
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
孔子的因材施教值得提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F(xiàn)在在以班級為單位的時代里,小的班級容量至達到45人,是以前的標準班。而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班級容量小的也得五六十人,多得能達到六七十人,要能夠關注每個學生的天賦和才能,確實是難以實現(xiàn)的夢想。
但是,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老師,都應該努力這樣去做,去爭取達到這一高難度的要求。這一切要源于一個教師的愛,關愛每一個學生,確實應該有一顆神圣的心。老師,要學會包容,包容每一個學生。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要包容所有的有重大缺點的學生。
有缺點的孩子往往會招到教師的批評,甚至會對學生進行不正當?shù)脑u價,從而給孩子造成傷害。這也許是教育的失敗,但可以肯定的說,只有一個真正有愛心和包容心的老師,才可能給每個孩子同樣的關愛,尤其是有許多缺點孩子的關愛。這不僅是教育的根本,是態(tài)度問題,也是教育的藝術。
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jù)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fā)展情況——最新的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光有愛的教師并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師,教給孩子應該學的知識,是教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只要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而又辛苦的職業(yè),那就應該去愛它。像愛所有可愛的孩子一樣,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和自己所教的孩子身上。愛,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探索教學規(guī)律,鉆研教學業(yè)務,獲取大量教學技巧的前提,那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個對所教學科有極大愛意和熱情的教師,才可能不計利益得失,甘心坐在辦公室里學習知識,思考問題,批改作業(yè),準備各種各樣有利于教學的資料,并苦心鉆研,選取,以最大的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一個教師要精通心理學和教育學。
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教師本專業(yè)的知識,是一個教師能夠進行教學的最基本的基礎專業(yè)知識。而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的精通,是必需的。掌握了知識的人,并不一定能夠明白的把它表達出來,更不一定能夠以適當?shù)姆椒ń沂窘o學生。這本身也是一門藝術。類此,一個老師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該不斷研究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教育手段,找到最適合的方法去對學生進行教育,去傳授知識,去揭示真理。心理學更是一個教師教學的武器,利用它,可以使一個教師少走許多彎路,可以更有利于知識的傳授,方法的傳授,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每個教師都應當成為學生智力的得法的、有頭腦的培育者。
學校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發(fā)展,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fā)展。而智育的特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多地也是在關注學生的智力的發(fā)展。這也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更是高的目標。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學生智力的得法的、有頭腦的培育者,使學生的智力正常甚至是超常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地學習上的精英,成為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水平的學生。
同一年齡、同一班級的學生由于個人的天資、才能和愛好傾向不同,在某一科目上所能掌握的知識量也不一樣。對那些不喜好某一科學領域的理論思維和實踐活動因而掌握這方面的教材相當吃力的學生來說,這一科目的教學大綱就是知識的最高限;而對于掌握超出大綱范圍的理論問題毫無困難,并對理論思維和科研性腦力勞動深為愛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則為他們確定較寬的知識面。正確斷定每個孩子的能力、才能、天資和愛好,確定他力所能勝任的難度,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所謂的教學大綱,不過是對所有學生做出的最一般意義上的要求。這對于一個具備一般能力的學生來說,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比較容易。但總會有極個別的同學會存在著對這種低要求學習的困難。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考慮分層教學法。
這是孔子早就提倡的因材施教法的當代再現(xiàn)。確實,學生的天資、才能、愛好都是不同的,很難想像一個教師對所有的孩子都傳授同樣的知識,留下相同的作業(yè),甚至他們學習的時間都會基本相同,那樣,在同一學科中,所有的孩子在某一科中的智力水平上的差距被大大縮水了。事實上,是中等學生得到了一般意義上的滿足,而對于智力水平較好、對該十分愛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是吃不飽的。而對于智力水平相對較弱、基礎層次較低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相對就更多了,如果得不到相當?shù)恼疹?,這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該科的過程中,興趣會越來越小,問題會越來越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不能實現(xiàn)的。
可以說,分層教學法勢在必行,這在現(xiàn)在的學校里,問題都很多。
現(xiàn)在的教學大綱,也是對一般學生的最一般意義上的指導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教育考慮分層教學。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傳授的方法所占用的時間應該相對較少,使所有學生都有能力達到這樣的要求,達到大綱的要求。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與分層教學理論相比,確實存在著大量不足的地方。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整天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掙扎,可效果并不好。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大力推廣這種做法。把時間還給孩子,把思考的權力還給孩子,尤其是把自由還給孩子。
其次,作業(yè)任務的變化也勢在發(fā)行?,F(xiàn)在學生普遍感到的是作業(yè)多,任務重,每天有一定量的作業(yè)完不成,這種作業(yè)還僅僅是教師要求做的,更不用說學生自己應該做而沒有時間做的,自己想發(fā)展某一科而沒有時間的,自己想改進每一科而沒有時間的,想想這些,我們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說是失敗的。學生的學習,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的制約,學生自己的學習時間少得可憐,這完全不符合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我想領導應該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了,現(xiàn)在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尤其已經(jīng)成為制約優(yōu)秀學生提高自身水平的問題。
作業(yè)的布置更應該符合學生本身的能力水平。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與作業(yè),就可以看到現(xiàn)在存在的重大的問題了。很多作業(yè)都是所有學生交,能力層次都是一樣的,而且一科下來要一小時左右,想想這樣的作業(yè)對于一部分素質(zhì)高的學生來說,必定有一部分是多余的,反而影響的他們的發(fā)展,浪費了時間。相反,對于一些基礎較低、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說,它們做的題的難度與基礎好的同學一樣,要求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目標,也是不切全實際的。試想,同一學科成績是倒數(shù)第一的同學與成績是正數(shù)第一的同學做的作業(yè)是相同的,這到底是誰的嘲諷呢?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更應該大力提倡。這樣的前提是把自由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最基本要求之余去努力提高自己,獲得提升。這時,教學大綱的指揮棒會更好地發(fā)揮他的作用。使的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有提高的機會,使中等水平的同學能夠更快進步,也使基礎較弱的同學不至于整天累得半死,跟著各科老師跑,最終還是收效不大,后果只是使這部分同學失去學習的興趣、信心,成為雙差生。
作為教師,關愛心,責任心,進取心,此心不可移;
作為教師,傳授知識、揭示真理,培育精英,此志豈可改?
來源于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