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讀書法》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讀書方法之一,是宋代理學大家朱熹的門人匯集他的關于讀書的議論、教導歸納出來的。
《朱子讀書法》中說:“讀書之法:讀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若只是口里讀,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記不子細?!?/p>
又云:“今緣文字印本多,人不著心讀?!?/p>
朱子認為,讀書與思考要充分結合,只有充分地從容含玩、沉潛往復,才能得到書中的真諦。而到了宋朝,由于印刷和造紙技術的發(fā)展,書籍的印本越來越多,人們反而不用心讀書了。
他還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古人的書為什么有那么多錯字(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通假字)。
其中有一個西漢黃霸的例子,黃霸在獄中向夏侯勝學習《尚書》,過了兩個冬天,才學會。這倒不是黃霸腦子笨,而是由于古人經(jīng)傳的傳授是口耳相傳,傳授者和被傳授者都得達到對經(jīng)傳的爛熟程度才算成功。所以才會出現(xiàn)“漢時諸儒以經(jīng)相授者,只是暗誦,所以記得牢,故其所引書句,多有錯字”的現(xiàn)象。由于缺乏實物載體的傳授,口傳心授,有音無形,所以多有錯字,大量通假字由此產(chǎn)生了。到了北宋,蘇東坡和晁以道得到一本書籍還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得到一本書就顯得格外珍貴。大家才會反復閱讀、記誦、體會、抄寫。
但是,朱熹舉例子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告訴他的學生古人為什么錯字多,而是想就此說明一個讀書的道理。古人由于缺乏實物載體,口傳心授所以記得牢,思考得充分,融會貫通自成大家。
《朱子讀書法》:“歐公言:‘作文有三處思量:枕上,路上,廁上?!皇亲鑫淖?,尚如此,況求道乎!今人對著冊子時,便思量;冊子不在,心便不在,如此,濟得甚事!”
讀書作文的關鍵在于專心,在枕頭上、在路上、上廁所的時候,都沉浸其中,才能讀得好書,做出好文。而現(xiàn)在的人書本在手就思考一下,書本一放下,心便不在了。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是資訊發(fā)達的時代。我們手頭的書籍數(shù)量比之古人,有千萬倍的增長。但是,朱熹時代的人們由于技術的進步,就已經(jīng)有人放棄了從容含玩、沉潛往復的讀書習慣。那么我們現(xiàn)代是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其實,讀書的根本方法,還是千古一理。
朱子說:“寬著期限,緊著課程?!?strong>讀書的根本方法就是在具備了精力、聰明兩點之后,要專心客觀地深入書本。不能先持有“己見”,要虛心,充分閱讀書中作者的意思和思想。讀多了思考多了,自己的意見自然也就出來了。讀書也要做到“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讀書做學問的總安排不要著急,但在具體讀一本書的時候要抓緊時間,真正深入進去,從容含玩、沉潛往復。
有人擔心這樣讀書太沒效率,其實不然。朱子又告訴我們:“讀書之法,須是用工去看。先一書費許多工夫,后則無許多矣。始初一書費十分工夫,后一書費八九分,后則費六七分,又后則費四五分矣。”所以,開始費許多功夫,但越往后越容易。等到在某個領域里,你的知識網(wǎng)絡、知識體系建立了之后,再讀這方面的書,其實是更省力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讀書,自有個快捷方式法,便是誤人底深坑也。”隨著知識爆炸時代的來臨,快餐文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影響人們閱讀的非常重要的現(xiàn)象。人們越來越?jīng)]有耐心沉下心來讀一本好書了。
朱熹
快餐文化、心靈雞湯、“有趣的”歷史等等不一而足。越來越快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使得人們沒有耐心去讀書,大家更愿意掙快錢、走捷徑。讀書成為了消遣。本沒有的讀書捷徑,硬生生地被開辟了出來,其實這是南轅北轍的救治方法。由于過快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導致的人們內心的疲憊和空虛,只有放慢我們自己的腳步,節(jié)制我們內心的功利心和欲望,這樣才能解脫我們的苦惱。
試圖用快餐化的消遣文化,作為解脫的麻醉品,是無法解決真問題的。這不過是個移花接木的把戲,用偽閱讀代替真閱讀。學術超女將孔圣人降維成隔壁知心大姐;快餐歷史讀物將沒有考據(jù)、沒有創(chuàng)建的充滿了陰謀論和必然而簡單的邏輯的幾個人幾個衙門的不可靠的歷史徑行,包裝成了所謂的一個時代的信史傳授給大眾。其實,即使將它們看作簡單的中學生文言翻譯試卷答案來看,都難以及格
在這方面,如果您有懷疑或者想有切身的體會,不妨直接看看顧誠先生的《南明史》,再看看某些快餐明史。作為80年代初問世的《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的續(xù)作,《南明史》歷時十余寒暑才在1997年付梓。書后附的征引書目即達24頁,引用方志237部,引用書目579種。先生的書雖然明白易懂,但無一字無根據(jù)。歷史的邏輯深刻而清晰,讀后讓人不禁擊節(jié)嘆賞,有繞梁三日之感。內容旁征博引、廣羅群籍,史料征引、考辨甄別極其細致。
讀書,必有一個從容含玩、沉潛往復的過程才能達到痛快淋漓的境界,獲得更高級的閱讀愉悅。將閱讀降低到自我安慰、邏輯簡單化和陰謀論的水平,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錢穆先生在給《朱子讀書法》做的按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今之狂昧者,又誤以輕浮為痛快,因此終身無入頭處,是皆不肯先虛心痛理會之過?!弊屛覀円欢ㄎ鹨暂p浮為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