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欣聞團隊一位實習生即將奔赴德國讀博。這位實習生,四年前,他就讀大學心理系本科時曾聯(lián)系過我。當時,我給了他一個建議:年輕時盡量去做更難一點的事情。那時他在忙著翻譯,寫心理學科普。對于一位心理系本科生來說,翻譯、寫心理學科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能夠快速獲取社交媒體的認同,但這種認同會帶歪自己的路,逐步從一流科學家淪落為三流心理學科普寫手。
所以,當時建議這位學生下苦功夫,深耕編程/生物學/數(shù)學等更難一點的事情。如今回頭看,這個建議對了。這位學生碩士階段加入的研究所榮獲2014年諾貝爾獎。當時諾獎消息公布時,他恰巧在現(xiàn)場,此事對他沖擊很大,逐步養(yǎng)成了科研感覺,也即將成為一篇優(yōu)秀論文作者。
而他過去的編程訓練,得以讓他可以加入我的團隊來實習,直接接觸到一些前沿技術(shù),進一步了解到自己合適做什么,不合適做什么。我相信這段短暫的實習生涯未來會影響到他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年輕時為什么要盡量要去做更難一點的事情?知識的最佳抽象結(jié)構(gòu)是樹形結(jié)構(gòu),人類對知識之樹的常見搜索方式有兩種:深度優(yōu)先搜索;廣度優(yōu)先搜索。在前文工作談018:元認知學習法(3)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過廣度優(yōu)先搜索,也就是主題學習,為了尋找到好知識,你需要努力掌握好模式。
人類大腦愛模式,它的自動腦補功能過于強大。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漢字序順并不一定影閱響讀」,大腦自動腦補成正確語義;當你看到三根并非連續(xù)的線條,你會將其腦補成一個三角形。
然而,深度學習不一樣,它對知識之樹采取深度優(yōu)先搜索策略,需要你深挖。深度學習常常與人類大腦工作方式背道而馳,超出了人們的學習舒適區(qū),表現(xiàn)在外,就是:難難難。
深度學習,難在它需要你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因果聯(lián)系。馬奇將人類從經(jīng)驗中獲取智慧的模式區(qū)分為兩種,
一種是低智學習,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直接復制與成功相連的行為。
另一類是高智學習,是指在努力理解因果結(jié)構(gòu)并用其指導以后的行動。
先看看「低智學習」的案例,比如一個大叔,看到路邊大媽燒餅賣得不錯,于是跟風去賣燒餅。大媽賣燒餅多放個雞蛋,導致大家都愛買,他跟著也多放一個雞蛋。比較可惜的是,大叔沒有看到大媽有個漂亮的女兒… 這類行為,被馬奇稱之為「低智學習」。
再看看「高智學習」的案例,芒格通過綜合對歷史人物的失敗分析、投資公司的失敗案例分析、以及各類心理學與數(shù)學知識,最后總結(jié)出一個人類誤判心理大全與投資清單。這類力圖理解因果結(jié)構(gòu):人是怎么失敗的,并且用其指導今后投資行為,被馬奇稱之為「高智學習」。
深度學習,難在需要你將知識內(nèi)化為本能。為什么你是新手而不是專家?作為新手,你與專家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對方掌握了大量內(nèi)隱知識。
什么是內(nèi)隱知識?我們小時候?qū)W騎自行車,一旦學會,你長大成人,就可以在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心兩用,這個時候就意味著騎自行車的技能已經(jīng)變成你的一種內(nèi)隱技能,不需要再調(diào)用你的大腦為它進行額外的付出。專家的效率比一般人高很多,就是因為他掌握了在他的領(lǐng)域中大量的內(nèi)隱知識,他的很多技能已經(jīng)自動化了。
跟內(nèi)隱知識相對應的是外顯知識。拿編程舉例,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編程,你會了解到 Python 語言包含哪些知識點,你該如何背誦、拆解、調(diào)用這些知識點。這就是外顯知識。
專家他不僅僅擁有了上述知識點,他同時擁有一整套行為規(guī)范。比如,專家級工程師明白怎么更好的跟別人進行溝通,怎樣更好的表達他的需求,怎么去輸出他的產(chǎn)品,這也是內(nèi)隱知識中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是內(nèi)隱知識。如同前文工作談012:英才論(2)所述,你可以將人類大腦工作機制分成三部分: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人們的內(nèi)隱模塊在自主心智層面工作。
如果說?類最早的學習是狩獵,部落中的年輕孩子跟隨?母學習打獵,維持人類生存并促進發(fā)展。這種以學徒制為代表的學習方式步??業(yè)時代之后逐步?jīng)]落。在工業(yè)時代,我們習得了一整套教育制度并沿襲至今。然而它事實上阻礙了我們在信息時代的知識狩獵。
如今,這是一個以海量知識、記憶外部化為典型特征的時代。為了更好地進行終?學習,你需要重新做一名學徒——認知學徒。借助于認知學徒制,你才可以更好地觀察導師的工作方式,學習更多內(nèi)隱知識,就像波蘭尼所言:
正因為藝術(shù)無法精確界定,所以它只能經(jīng)由體現(xiàn)其精旨的實踐范例來傳承。你得首先崇信一位大師的作品,繼而才能觀察他并從他那里真正學到東西;如果你想學習一門藝術(shù)或者師從某人,那你就必須將這門藝術(shù)視為神圣,將這人視為權(quán)威。
因此,在深度學習時,偏見大于平庸。正如前文工作談009:窮小子如何改變命運?(中)所述:
偏見是自己有平衡方法的,人必須有深度,其次才談有沒有偏見,一個沒有偏見又沒有深度的人是沒有意義的人,一個有偏見但是有深度的人是有價值的人,首先要做到有深度然后再沒有偏見。
深度學習,難在你是孤獨的。借助于主題學習,你可以快速掌握任意一個學科的要義。此時,你擁有的知識,往往是「司機的知識」、「低智學習的知識」、「外顯的知識」或者眾人皆知的知識。它難以構(gòu)成你的核心競爭力。步入學習深水區(qū),你將遭遇很多平臺期,別無他法,需要硬扛著過去。如此反復反復。慢慢地,你的學習能力才會提升。
在這樣的路上,你常常是孤獨且不自信的。你不清楚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磿充N書,容易;堅持看學術(shù)專著,難。刷朋友圈,易;堅持輸出,難。選擇人人都走的路,易;與眾不同,難。
然而,人人選擇的路,開始輕松,后面難。聲望會一點點地改變?nèi)藗兊膼酆?。為什么在年輕時要選較難的事情做,繞開那些表面名利雙收的。因為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錢,才能與你喜歡的事情打成平手。
今日讀書日益流行,就像跑步一樣,成為中產(chǎn)階級新符號。多年前,陸澄問陽明:看書不能明,如何解?陽明如是回答:
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為舊時學問。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為學雖極解得明曉,亦終身無得。須于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蓋四書、五經(jīng)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更無工。此是為學頭腦處。
喬布斯說,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很多人聽演講時很激動,卻做不到。不是因為不懂,而是不知道自己過的是別人的生活。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就越來越不太可能有跟你一樣的人。尋求同理很難,尋求認同更難。你需要將自己從別人的期望中抽離出來;你需要返回自身,體悟道心,讓好奇心、樂趣本身成為學習最好的獎賞。
我像太陽一樣熱愛生命和大海的全部深度。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深度都應該上升——到我的高度!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