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板橋獨立秋風中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鄭板橋,江蘇興華人。
他自幼聰明過人,才華橫溢,以其詩、書、畫“三絕”聞名于世,他與同時代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nóng)、李鱓、汪士慎七位畫家并稱 “揚州八怪”。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他胸懷濟世韜略,但因其恃才傲物,故長期受無才昏庸的高官的壓制,空懷鴻鵠之志,卻無施展機會。直到 歲才到貧窮落后的山東范縣當了個七品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濰縣(今山東濰坊市)遇大災(zāi),54歲的他授命于危難之際,來到了多災(zāi)多難的濰縣。他來到濰縣,面對慘不忍睹的災(zāi)情,冒著掉“頂子”的風險,未經(jīng)上批,立即開倉賑災(zāi),救災(zāi)民于水火。他是濰縣人民敬愛的清官,所以他的許多逸事在濰坊市民間時代流傳。
第一怪——為詩:直攄血腥,格高思遠
鄭板橋的詩作在數(shù)量上和質(zhì)量上自然不能跟杜甫、白居易、陸游等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相抗衡,在藝術(shù)才華上也稍遜于同時代的王世禎、袁牧等人。但是,如果說歷史的暴風雨將杜甫、陸游等錘煉成為千古偉大詩人的話,那么鄭板橋的可貴之處在于身處太平盛世,卻始終能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洞悉錦衣下的敗絮,佳肴中的腐骨,并將自己的思想直言不諱地發(fā)于浩歌,給后世留下了一份充滿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寶貴遺產(chǎn)。
鄭板橋始終直面社會、直面生活、直面人生,以“直攄血腥為文章”的創(chuàng)作主張,將憂國憂民的抱負和憤世嫉俗的情感,不事雕琢地傾吐出來。正因如此,他才被后人以現(xiàn)實主義偉大詩人稱譽載入史冊。中國詩歌,自《詩經(jīng)》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以來,歷代進步詩人無不以《詩經(jīng)》為楷模,鄭板橋也不例外。他尤其敬重發(fā)揚了《詩經(jīng)》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他說:“少陵七律,五律、七古、五古、排律皆精妙,一首可值千金。鄭板橋無不細讀?!彼€說:“文章以沉著痛快為則,左、詩、莊、騷、杜詩、韓文是也?!编嵃鍢蛩f的“痛快”,就是為文追求率真和質(zhì)樸,不擬古,不造作,更不做“供認玩好”的游戲筆墨。他認為創(chuàng)作必須“即景即情,得事得理,故不必引經(jīng)斷律”。鄭板橋青年時期寫的一首七古《偶然作》,對這一思想的表述最為淋漓盡致:
英雄何必讀書史,直攄血腥為文章。
不仙不佛不圣賢,筆墨之外有主張。
縱橫議論析時事,如醫(yī)療疾進藥方。
小儒之文何所長,抄經(jīng)摘史饾叮丁。
玩其詞華頗赫爍,尋其義味無毫芒?!?div style="height:15px;">
這真是“狂妄”到了極點——居然不把神仙、大佛、圣賢放在眼里!題材上“縱橫議論析時事”,傾吐自己濟世安邦的主張;手法上“直攄血腥”,不媚俗,不諂上,目的是闡述了時濟世的韜略。在封建專制時代,敢于發(fā)表這樣的離經(jīng)叛道的言論,實在是難能可貴!不僅如此,他還痛斥了那些“抄經(jīng)摘史”做“翻版文章”的無聊文人,就連他前代的名家也沒有逃過他尖銳地批評:“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養(yǎng)生民,而以區(qū)區(qū)筆墨供認玩好,非俗事為何?……若王摩詰、陳子昂輩,不過是唐宋間兩畫師耳!試看其平生詩文,何曾一句道著民間痛癢?”鄭板橋一生創(chuàng)作,正是遵循著年輕時確立的現(xiàn)實主義原則勇往直前的。
作為一個時代的歌手,作為一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偉大之處主要表現(xiàn)的三個方面:一是,他一貫歌頌人民,同情人民;二是,對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了無情的抨擊;三是,對婦幼、孤兒、老兵等社會弱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第二怪——為書:超凡脫俗,自樹旗幟
隨著歲月的流逝,自古至今有多少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文名、書名、畫名籍甚的名人都隨著歷史長河的浪淘成為沉沙,而七品芝麻官鄭板橋的“鄭板橋體”書法,卻自清初至今二百多年來,一直享譽國內(nèi)外,為什么?就是因為“鄭板橋體”超凡脫俗,自樹旗幟。
鄭板橋精心磨練幾十年,在吸取傳統(tǒng)書法藝術(shù)的基礎(chǔ)上,終于結(jié)合他自己的志趣和才華,創(chuàng)造了“六分半書”——鄭板橋體。
何謂“六分半書”?傅抱石先生說:“大體說來,他的字,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而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書體,而且又用作畫的方式去寫?!编嵃鍢虼罅苛鱾饔谑赖臅ㄗ髌?,絕大多數(shù)是字體溶楷、行、草、隸、篆于一紙,楷、隸為主,兼行、草、篆。又因為隸多于楷(就大體而言),隸書也稱“八分”。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雖然出自他的“戲言”,但也是謙虛而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
鄭板橋運腕行筆,沉穩(wěn)酣暢,恣意馳騁。一點一畫,橫豎撇捺,沿情取形,意行筆追,又巧妙地以蘭竹畫技。中國書、畫固然同源相通,然而畢竟是兩門藝術(shù),鄭板橋一身兼詩、書、畫三絕之才,因此他的筆幻化無窮。
“六分半書”表現(xiàn)在形款布局上,就是秀葉疏花,長長扁扁,偃仰翻飛,歪歪斜斜,大小不一,濃淡不等,洋洋灑灑,無不如意。后人對此稱為“亂石鋪街”,是頗有意味的。一眼看去,就像馬路上亂鋪的石子,但仔細欣賞,卻好像是有著音樂節(jié)奏和韻律的交響樂章。這里亂石鋪街”的“亂”字,是貶詞褒用,美的別稱。鄭板橋書法的成功就是匠心獨運,似亂真美。
筆者認為,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正是他狂放不羈,笑傲塵俗的性格體現(xiàn)。鄭板橋懷著“得志澤加于民”的政治抱負發(fā)奮苦讀,然而卻落了個“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結(jié)局。公元1736年,44歲的鄭板橋考取進士,但也沒有被任用,直到乾隆十年(1742年),才在乾隆之叔慎郡王的舉薦下,到了三等小縣山東范縣當了個“七品芝麻官”。為官后,他更深刻體會到了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他很清楚,像他這樣的兩袖清風的清官,在貪污和賄賂風氣盛行的官場上是無法有所作為的,他匡時濟世的政治抱負難以實現(xiàn),于是形成了我行我素的人生哲學,在這種人生哲學的影響下,他不懼權(quán)貴,對豪紳惡霸嚴懲不貸,而對人民卻寄予深切的同情和關(guān)懷。他的“怪書法”正是體現(xiàn)了他這種憤世嫉俗,不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今濰坊市)任知縣時寫的《城隍廟碑記》,一改平日“六分半書”的老習慣,而是以莊嚴的態(tài)度,精湛的技藝,從頭至尾,通篇楷書一氣呵成。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城隍廟碑》現(xiàn)存放濰坊市博物館內(nèi)?!俺勤驈R碑”四字是標準的“六分半書”,而碑記全文891子通篇寫的是嚴謹瀟灑、剛健雋永的正楷。如果說《蘭亭序》是王羲之行書作品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那毋庸諱言,《城隍廟碑記》便是鄭板橋楷書的曠世杰作,是鄭板橋書法寶庫中唯一的楷書瑰寶。
《城隍廟碑記》是鄭板橋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此時的鄭板橋已經(jīng)是60歲的老人。耐人尋味的是,一生狂放不羈、嬉笑漫罵的鄭板橋,為什么到了60歲上為濰縣城隍廟寫碑記時,卻突然正襟危坐,一絲不茍地寫起正楷來,而且書法水平又是那樣高超呢?很多人對此感到很奇怪,但筆者認為一點也不奇怪。平日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是憤世嫉俗的表現(xiàn),而寫《碑記》時,鄭板橋是為自己的仕途生涯畫了一個句號。這時的鄭板橋已經(jīng)對仕途厭倦,因而在臨告別官場時,將自己的進步思想及卓越的論辯藝術(shù)全部傾注在《碑記》中,所以他才正襟危坐地寫下了他唯一的正楷杰作。他這唯一的正楷杰作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他的“六分半書”是對傳統(tǒng)書法的一種超越。
第三怪——為畫:注情注性,豪氣縱橫
鄭板橋繪畫的路子比較窄,以畫竹欄為主,旁涉畫石、梅、靈芝、松等。鄭板橋的畫常常與其書法相結(jié)合,他的畫作一般都配上“六分半書”詩,詩、書、畫交相輝映。特別是他的題詩,抒發(fā)情懷,富含哲理。一言以蔽之:鄭板橋揮灑蘭竹、注情注性、墨色淋漓、豪氣縱橫。
鄭板橋的墨竹,竹竿勁挺,豪氣凌云;竹葉爽爽朗朗,多而不亂,少而不熟,瀟灑勁秀。他給竹畫賦予了高風亮節(jié)的氣質(zhì),形神俱備的美感。鄭板橋畫蘭,蘭葉或長或短,或折或翻,俯仰顧盼,別有風致。
為什么鄭板橋喜歡畫竹、蘭呢?筆者認為,竹象征孤傲堅強,蘭象征著高潔。鄭板橋的竹、蘭畫正是他個性、思想和品德的形象寫照。現(xiàn)舉四例:
鄭板橋在他的《竹石》一畫中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边@是鄭板橋題畫竹的名篇之一,這首詩中詠物寓意,句句寫竹,但句句不出現(xiàn)“竹”字,因為這首詩題在畫竹上,人們看到畫,再尋味詩意,便很自然聯(lián)想到鄭板橋的藐視世俗的頑強精神。鄭板橋不管處境多么險惡,都以“咬定青山”的執(zhí)拗,抗拒著惡勢力的“千磨萬擊”這是多磨可貴的勁竹精神。
鄭板橋在《濰縣署中畫竹呈伯包大中丞括》一畫中題詩曰:“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這幅竹畫畫竹四竿,凜然挺拔,竹葉清灑有致。詩的語言懇切,意境深遠。賞此畫,吟其詩,便如見其人。鄭板橋聽到院中的竹聲,便聯(lián)想到了民間的疾苦。這位在二百多年前封建社會腐敗的官場中的下層微官,這種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精神是多么的難能可貴,這是多么難得的清官品格。
鄭板橋在《巖蘭》一畫中題詩道:“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想知去不留。 ”畫中的“巖蘭”高住千山之頂,迎風招展,對腳下的浮云不屑一顧,我行我素,永遠散發(fā)著自身的高潔的幽香。這正表達了鄭板橋超凡脫俗的幽蘭情操。
鄭板橋在《題畫嶠壁蘭圖》一畫上題詩道:“嶠壁蘭垂萬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無私意,分別高低是為何? ”畫面左上角是大面積的懸崖,陡峭峻險,懸崖石縫間畫蘭五從。詩借生長在高山上和山腳下的蘭花均受大自然的雨露潤澤,但卻有高下之分,寓意人間的諸多不平等現(xiàn)象。
有的高雅的文人把竹與松、梅一起,推崇為“歲寒三友”,有的高雅的文人又把竹與梅、蘭、菊一起,譽為繪畫作品中的“四貴”。所以歷代文人畫竹、蘭者數(shù)不勝數(shù),但著名人物屈指可數(shù)。鄭板橋的竹、蘭畫之所以大名
(自古至今)當今社會誰能夠“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清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呢?
這個獨立在秋風江上的漁翁,就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他廉潔愛民一生高風亮節(jié),以詩言清高遠志,用丹青畫蘭、竹、石等意象抒發(fā)磊落情懷。
放眼古往今來,政客諂官,為了邀權(quán)弄寵,不惜舔痔吸癰、阿諛奉承、攀炎附勢、一臉媚態(tài)。而板橋以一竿清瘦竹表達情趣:“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堅守節(jié)操,忍受寂寞,不改本色。
鄭燮為官簡肅,從不講排場禮儀。察看民情,訪疾問苦不坐轎子,身著便服(微服私訪),腳穿草鞋。即便夜間查巡,也僅差一人,打著(板橋)燈籠照路,不許鳴鑼開道。他的作風遭到時人的指責,說是“州縣一席,實不相宜”。而他覺得“為吏之樂,正在于此”。在仕途上,板橋絕不仰人鼻息,為米折腰,他吟詩作畫,針砭時弊,痛快淋漓,因而經(jīng)常遭到流言蜚語的誣陷與攻擊,但他全然不顧,清而不染,不與同流合污。且看其竹石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忍,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濰縣因為賑災(zāi)撫民,忤逆上司,被罷免辭官。臨別時全縣上下傾城相送,板橋與百姓依依惜別,畫竹題詩相贈: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釣竿。
在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官場上,鄭板橋為官十二載,依然兩袖清風、囊中羞澀。女兒出嫁,無以錢財為贈,只得作畫賦詩一首,以“春風蘭花”為贈: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回揚州老家時,他身著氈衣,頭戴破帽,雇了三頭毛驢,與小書童各騎一頭,一頭馱行李和書。擺脫官場的羈絆,心情怡然,老人在驢背上吟出詩來:
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依舊竹西亭,
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板橋一輩子種竹寫竹,聽竹看竹,品竹志竹,吟竹畫竹,毫無俗塵,真是青竹人生。相傳,鄭板橋喜愛竹子,除了竹的風骨能夠表現(xiàn)他孤高自賞、清高不俗的精神追求外,還因為畫竹曾經(jīng)治療好了他的肝郁癥有關(guān)。
與傳統(tǒng)文人一樣,板橋也是滿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情懷,有遠大的抱負,他博聞多才,滿腹經(jīng)綸。但是時運不濟,官場昏暗,黃鍾毀棄,瓦壺雷鳴,懷才終不得施展抱負。由于他性格孤傲,既不愿意逢迎討好,也不愿意隨波逐流,所以生活清苦,兼之心憂天下,于是患了肝氣郁結(jié)之癥,時時感到胸悶不適、協(xié)肋隱痛、胃口不佳、消化不良,身體日益消瘦。家人請醫(yī)生來診治,可他有時連醫(yī)生也不愿意見。
一天,他看見窗外疾風下的竹子仍然枝節(jié)堅韌,不屈不撓,不覺觸動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遂取過紙筆硯墨,揮筆畫下一幅清雅堅勁的《秋風圖》。畫畢,裱褙好掛在庭中,自賞自嘆,久久玩味,喜愛不已。從此,天天畫竹、詠竹,過 了些日子,漸漸覺得胸膈寬舒,協(xié)肋疼痛慢慢消失,胃口也打開了,吃東西津津有味,氣色竟由青黃轉(zhuǎn)為紅潤而有光澤。恰好好友張衡來訪,見板橋竟全無病態(tài),詫異地問:“君用何回春之靈丹妙藥?”答曰:“惟畫竹耳,也不知何故!”張略懂醫(yī)道,沉思片刻,頓悟到道:“肝藏血,主疏泄,汝懷才不遇,憂國憂民,日久而憂郁傷肝,肝不疏導泄則肝氣郁結(jié),方有胸悶,嘆息和肝脾不和的癥狀.....然汝常畫竹,一來精神有所寄托和轉(zhuǎn)移,感情上得以宣泄;二來觀竹畫竹時常感受竹子疏舒暢的身姿,心情不覺地隨之開闊了;三來運氣作畫也使肝氣慢慢疏泄。這便是汝畫竹解肝郁的道理之所在?!卑鍢蚵勓?,深感有理,于是,與竹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肚宕鷮W者像傳》記載: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寫影傳神,真是如其詩說: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少年時,屋旁竹林掩映,竹影婆娑,他在窗上糊上白紙,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將竹影投射在窗紙上,簡直就是天然的圖畫。后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彼ㄟ^觀察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眼中之竹是自然景觀(創(chuàng)作素材),是對現(xiàn)實中的竹的觀察和從中品位體驗出來的詩情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取舍、變形的構(gòu)思,手中之竹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成果,即把主觀與客觀、現(xiàn)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shù)有機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師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意境。
揚州竹林寺是鄭板橋謫居地,“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里幽蘭,窗外修竹,”蘭香襲人,竹影婆娑,寧靜籬落,畫家獨坐案前,一盞雨前茶,端硯石一方,宣州紙數(shù)張,神思飛揚,揮毫抒發(fā)青竹凌云之志,雅趣盎然,安享人之不知也!板橋一輩子專畫蘭竹?!八氖陙懋嬛裰Γ臻g寫來夜間思”。就是這幾竿清瘦竹、幾筆倒提蘭,寄托著藝術(shù)家的人生理想,“借君莫作圖畫看,文里機閑,字里機關(guān)?!辈晃凤L霜雨雪,不懼烈日驕陽的青翠修竹,就是藝術(shù)家的化身?!按合那锒蛔?,雪中風味更青奇?!逼淦啡糁瘢渲救缰?,其節(jié)猶竹!據(jù)金農(nóng)《冬心先生題竹題記》所述,有人知道他好酒,在花天酒地之間,捧了扇子,送來雅箋,請他畫幾筆,題幾句,“板橋不敢不應(yīng)其索也”。有時書畫不中主人意,則重新書畫,以至于墨漬污了衣服,板橋也在所不惜。在他的來往書信中記載,有人以墨若干錠求其作書,有人以食品若干求其作畫的。但是,板橋脾氣怪,自述逼他畫偏不畫,不要他畫偏要畫。有鹽商用狗肉引誘他作畫的故事。板橋誓不為鹽商作畫,某日,閑游湖畔,聞狗肉香味,循味尋訪,見主人須眉甚古,危坐鼓琴。兩人洽談甚歡,并坐大嚼。因墻上無畫,板橋自薦為其補壁。作畫若干,題款時才知其名與某鹽商相同。老人云:“同名何妨,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毖灾衫?,板橋也不以為意。次日鹽商宴客板橋知已邀其光臨,入室見滿壁皆昨日所畫。這時才知道受騙,但也徒喚奈何而已。
板橋一生愛竹,平日無竹不居,他做過官的范縣、濰縣因為此,也處處種竹?;畹狡呤粴q時說自己一生畫竹,“不學他技,不宗一家”,五十年不輟,板橋畫的是“鄭竹”而非“蘇竹”、“文竹”。有人褒其竹為:“曠世獨立,自成一家”,畫中氣韻非他人易學的;貶者則認為:“天姿豪邁,橫涂豎抹,未免發(fā)越太盡”。褒貶都是說板橋以情入畫,以情寫竹的情字。其畫中之竹,不僅是一枝竹而是一種人、一種。品格、一種力量、一種追求、一種趣味、一種意境、一種祝愿。
公元1765年即乙酉年12月12日,板橋老人病歿于擁綠圓竹叢之中,葬于竹林旁。生命最后的一年,人們不再見板橋當年豪情,但在書畫方面不僅未見頹唐,反而越加顯得筆力蒼勁。這一年的作品中留給后人的一張扇面、一幅對聯(lián)和一張墨竹,題句是“參差錯落無多竹,引得春風入座來”,字體蒼勁秀挺。這當屬老人告別人間的三件墨寶,臻于其書畫的最高境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法賞鑒〗鄭板橋《新修城隍廟碑記難》難得一見的板橋體六分半楷書
此人詩書畫三絕,書法創(chuàng)“六分半體”,不懂行者竟稱其為“丑書”
鄭板橋的坎坷一生!
茶人——鄭板橋
江南八怪之鄭板橋:蘭飄竹撇寫離騷 筆墨之外有主張
清風竹韻不糊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