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篇·應帝王-4
【原文】
陽子居見老(dān)聃,曰:“有人于此,(xiǎng)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dān)聃曰:“是于圣人也,(xū)胥易技系,勞形(chù)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yuán)猨(jū)狙之便執(zhí)(lí)斄之狗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居(cù)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dān)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dài)貸萬物而民(fú)弗(shì)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strong>
【注釋】
(1)陽子居:姓陽名朱,字子居,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
(2)向疾:像回聲一樣地迅速敏捷。向,通“響”,回聲。疾,速。
(3)強梁:強勁有力,勇武。
(4)物徹:對事物的道理理解得十分透徹。物,事。徹,通而開明。
(5)疏明:如疏窗一樣通明,比喻通達明敏的透徹程度。
(6)明王:英明的君主。
(7)胥:有才智而供人役使的小吏。
(8)易:輪流當差。
(9)技系:技術(shù)工巧,神慮劬勞,故形容變改;系,束縛、累。
(10)勞形:使身體勞苦。
(11)怵心:恐懼,害怕,驚心。
(12)文:花紋。指虎豹皮毛上的花紋。
(13)來:使……來,招致。
(14)田:畋獵,打獵。
(15)猨狙:獼猴,泛指猿猴。
(16)便:敏捷。
(17)執(zhí):捉住。
(18)斄:髦牛。
(19)藉:用繩索系縛。
(20)蹴然:驚惶不安的樣子。一說為恭敬貌。
(21)不自己:不歸功于自己。
(22)化貸:教化施及?;?,感化、教化。貸,施、恩賜。
(23)恃:依賴。
(24)莫:毋,無法。
(25)舉:稱述。
(26)名:形容。
(27)無有者:指虛無之道。
【譯文】
陽子居去拜見老聃,說:“倘若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人,他辦事迅疾敏捷、強干果決,看問題準確深入、洞察透徹,學道專心刻苦、勤奮不懈。像這樣的人,能夠與圣明的君主相提并論嗎?”
老聃說:“在圣人看來,這樣的人只不過如同聰明的小吏,供職辦事時為技能所牽累,終身勞苦身軀、擔驚受怕的情況一樣。況且,虎豹因為皮毛有美麗的花紋而招來眾多獵人的圍捕,獼猴因為跳躍敏捷、狗因為捕捉迅猛而招致繩索的拘縛。像這樣的人,能夠與圣明的君主相提并論嗎?”
陽子居聽了這番話臉色突變,慚愧不安地說:“冒昧地請教,圣明的君主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呢?”
老聃說:“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功德蓋世卻好像跟自己沒有關(guān)系;施恩萬物卻不覺得有所依賴;功德無量卻無法稱述贊美,讓萬事萬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立足于高深莫測的神妙之境,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世界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