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許某 女 7歲
主訴:眼瞼鱗屑性紅斑三個月。
三個月前左眼瞼起散在小紅點,后漸漸融合成片??滔掳Y:無惡寒惡風,無鼻塞流涕打噴嚏,無身痛。無口苦口干、無胸脅苦滿。時有不欲食的情況,經(jīng)常有腹痛。左眼上下眼瞼可見完全變成紅斑,紅斑上覆細碎鱗屑。四肢肘、膝及腘窩可見散在鱗屑性紅斑。大小便正常,脈滑澀,舌淡苔白舌尖紅。
診斷:銀屑病
六經(jīng):辨為少陽病伴津傷血熱證。
臨證思維:紅斑色淡紅,上覆細碎鱗屑,屬于血熱津傷的黃連阿膠湯證。黃連阿膠湯中白芍、阿膠、雞子黃滋陰養(yǎng)血,黃連、黃芩清血熱,再加清熱涼血的紫草,(患者沒有胖大舌或齒痕舌,二便正常,可以考慮沒有痰飲水濕),患者時有不欲食、腹痛,考慮為小柴胡湯證,而且眼部屬孔竅,屬于小柴胡湯(管轄區(qū)域),故用小柴胡湯引黃連阿膠湯上行至眼部。此外,白芍與甘草配伍還有芍藥甘草湯之意,加上阿膠珠可增強緩解腹部疼痛之力。(胡老有小柴胡湯加芍藥治有小柴胡證伴腹痛的經(jīng)驗)
方選:小柴胡湯合黃連阿膠湯加紫草:
柴胡12g,黃芩5g,北沙參5g,姜半夏7g,生甘草3g,黃連6g,阿膠珠10g,紫草5g,生姜5g,大棗7g
七付 水煎服
二診:皮疹顏色變淡。繼服上方。
三診:皮疹顏色繼續(xù)好轉,繼服上方。
四診:皮疹基本消退。
筆者按:胡老認為:黃連、黃芩解熱除煩,芍藥、阿膠、雞子黃和血補氣,故治心煩不能臥者。心中煩不得臥,為半表半里虛熱之候,把本方歸類于半表半里的少陽,其適應證里熱津傷已很明顯。
阿膠在本方中“主養(yǎng)血清熱”、“主養(yǎng)血潤燥”、“生津清熱藥”(馮世綸《胡希恕經(jīng)方用藥心得十講》)。
雞子黃“主養(yǎng)血、清熱、除煩、安神藥”(馮世綸《胡希恕經(jīng)方用藥心得十講》),李時珍認為雞子黃:“氣味俱厚,故能補形,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正此意也?!?/p>
這個案例在六經(jīng)辨證的基礎上,考慮到皮疹有特殊的紅斑基礎上細碎鱗屑。在皮膚科局部皮損辨證上有皮疹鮮紅色屬血熱,皮疹有稀碎干燥鱗屑有津傷的說法。在整體辨證的同時注意到了局部皮疹的特點而加入了黃連阿膠湯,從而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個人體會:在臨證時不僅整體的六經(jīng)、痰飲、瘀血、食毒的辨析,局部皮疹特殊時也要據(jù)證參考。這樣才有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
編者按
黃連阿膠湯證原文:“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胡老認為本證屬血虛里熱,熱擾心神故見心煩、不得臥。本方與梔子豉湯均可治心中煩、不得臥,不過黃連阿膠湯偏于治虛,咯血、吐血,或下利腹痛便膿血而虛煩者,用之有效。馮老認為,本方藥皆為苦寒、甘寒、清熱、養(yǎng)血、滋陰者,可見其里熱津傷明顯,尤以心中煩突出,當屬陽明里熱為主。
本方亦可用于皮膚疾病的治療,有醫(yī)家認為本方證病機屬正虛邪實,為少陰虛寒之邪化熱損傷津血,導致心火偏亢,灼傷血中津液,氣血運行不利,發(fā)于皮膚肌腠,故可見多種皮膚疾病。
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脈滑澀,可見血虛之象,而舌尖紅提示心火亢盛。同時,筆者還注重局部辨證,依據(jù)皮膚紅斑色淡紅,上覆細碎鱗屑,整體與局部辨證相結合,辨為血熱津傷之證,故施以黃連阿膠湯收效。
編輯| 木易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