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艾草的青團是沒有靈魂的!
每逢清明,青團上市,翠綠圓潤,軟糯可口。
但你可知,如今市售的青團,它們的綠色多數(shù)不是來自艾草,而是漿麥草。漿麥草可全年供應(yīng),沒有艾草的苦味,反而帶略微的甜,同時漿麥草染出的綠色更翠綠,賣相更好。
于是帶著苦澀味,顏色墨綠,工序又復(fù)雜的艾草青團,就被又翠又甜的漿麥草青團取代了。
古人評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肥而不腴。
漿麥草青團也很好吃,但那并不是青團的本味。清明吃青團,可不僅僅為了吃一個綠色的糯米團子。艾草有祛濕、解毒、消炎、降脂、去油膩等諸多藥效,同時也被人們賦予了辟邪、清凈的美好寓意。恰好清明節(jié)前后的艾草最是鮮嫩,這時候做成青團,既是為身體減負,清去油膩,也是洗凈身心,平安入夏的準(zhǔn)備。
不時不食,清明節(jié)前的艾草最是鮮嫩,略帶清涼草藥味,清新而不苦澀。這時制作出的艾草青團,才倍顯珍貴。即使包上肉松和蛋黃,在艾草的清新包裹下,也不油不膩剛剛好,層層的豐富口感溢滿舌尖,還有艾草的清香,為食春畫上美好句號,輕松愉快迎接夏天!
艾草面團
A:新鮮艾草葉140g,小蘇打2g,熱水180g;
B:三象糯米粉200g,艾葉汁160g±;
C:新良澄粉60g,開水80g;
D:豬油20g。
餡料
咸蛋黃6個,肉松100g,沙拉醬60g,白芝麻10g,低糖紅豆沙250g
1、準(zhǔn)備好艾草面團的材料。
2、制作面團:新鮮的艾草選取較嫩的枝葉洗干凈,鍋內(nèi)加水(額外的)煮開后放小蘇打,再放入艾葉焯一下。
3、當(dāng)艾葉變色后就馬上撈出,放入冷水中沖洗,以保持鮮綠的顏色。
4、艾葉瀝干水后放入料理機中,加入180g的熱水,攪拌打成泥狀,過濾出艾葉汁備用。
5、將糯米粉放入盆中,沖入打好的艾葉汁,先用筷子拌成絮狀后,手揉勻成團,備用。
6、將澄粉放入另一個盆中,沖入開水,并不斷用筷子攪拌勻,用手揉到完全融合無干粉狀態(tài)。
7、將澄粉面團加入艾草面團,再加入豬油,一起揉合到完全均勻的狀態(tài),蓋好松馳一會。
8、準(zhǔn)備咸蛋肉松餡材料。
9、制作餡料:取咸蛋黃入烤箱用150度烤約8分鐘至冒油的狀態(tài),然后將蛋黃放入料理機中打碎。
10、蛋黃中加入肉松、沙拉醬和芝麻,攪拌混合均勻。
11、將咸蛋肉松餡分成15g每份,豆沙分成15g每份,然后用豆沙把咸蛋肉松包起來。
12、包青團:取艾草面團30g,揉圓后在中間戳一個洞,包入咸蛋肉松餡料,用虎口向上推,收好接口后搓圓。
13、青團包好后放在差不多大小的裁剪好的油紙上。
14、將青團間隔開放入蒸籠,水開后調(diào)中火蒸約10分鐘即可。
食譜制作人
Eva小佳
1、以上材料約可做60g的青團16個。
2、焯艾葉的水里加少量小蘇打,可去除苦澀味;焯好后的艾葉立即用冷水沖洗下,可以保持艾葉鮮綠的顏色。
3、艾葉加熱水?dāng)嚢?,艾葉汁就是熱的,加到糯米粉里會更好揉合,如果用冷水的話,糯米粉會散開,很難揉勻。每種糯米粉和澄粉的吸水性不同,液體可視情況增減,揉好的面團是細膩不粘手的。
4、艾葉面團里只使用了過濾的艾葉汁,成品青團的顏色是嫩綠的,很清新;可根據(jù)各人喜好是否汁和泥一起使用,如果一起使用的話,要研磨更細一些。
5、咸蛋肉松餡也可以直接手動按壓混合均勻,但用料理機攪拌后,材料混合更均勻,口感會更細膩哦。
6、蒸青團時火不能太大,且不能蒸制時間太長,如果蒸得太久會塌下去,表面也容易起水泡,影響表面光澤。
7、蒸好后的青團稍晾后在表面刷層油,再用保鮮膜包好,這樣不會容易變干,可冷藏或冷凍保存,下次食用時再加熱即可。如果包制較多,也可直接冷凍生的青團,下次放置回溫后再蒸熟取可。
8、用艾草制作的青團有艾葉特有的清香,口感軟糯,春天的氣息特別濃郁,餡料可以做成甜的或者咸的,都非常好吃,不過糯米是不易消化的,需適量食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