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200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首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上,史紹典先生發(fā)言:“劉國正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應如蘇東坡在《赤壁賦》中所言,'縱一葦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span>
(史紹典先生發(fā)言)
聽聞此語,深以為然;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然而,又生發(fā)許多疑問,語文老師該怎樣才能做到“縱一葦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要知道,現(xiàn)實的情況往往是,“語文的小船說翻就翻”,一葦稍縱,便不知所如。語文老師,終歸是難見馳騁之縱情,惟余茫然之萬頃了!
我想,語文老師們大抵都有我這樣的疑問吧。
還好,在頒獎典禮上,有幸聆聽陳日亮老師的學生——賴軍先生的脫稿發(fā)言,聽他回顧日亮老師教給他的關于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聽他暢談日亮老師對他的有關閱讀甚至有關人生的諸多影響。
(賴軍先生發(fā)言)
關于如何閱讀,賴軍先生說:“從福州一中畢業(yè)已經30多年,但日亮老師教給我們的閱讀習慣,從未忘記,并延續(xù)至今。比如,無筆不讀書,讀書必做札記;比如,書不迎風,以免'清風亂翻書’;比如,讀書時不折書角,先洗手再讀書,每月必進書店,進書店必買書,邊讀邊思邊記邊疑,都在書中找答案……”
“日亮老師常給我們推薦書籍,《讀書》雜志,就是日亮老師推薦的,我已經訂了37年!”
“我認為,習慣的總和就是素質!日亮老師教給我們的這些閱讀習慣、學習習慣,讓我們受益終生?!?/span>
(備注:賴軍先生的發(fā)言根據筆者筆記整理)
時隔30余載,對老師的語文教育仍然如數(shù)家珍,只能說,這樣的教育已經深入骨髓根植于心,語文老師的教育已經化成了伴隨學生一生的血脈了。
賴軍先生的發(fā)言本身,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語文教育的范本。
我們有多久沒有見到這樣的語文教育了?
我們有多久沒有再見過這樣的語文老師了!
那么,今天,我們怎樣做語文老師?
于學生而言,做一個“身教者”,誠如日亮老師所說:“語文,與人的終身發(fā)展息息相關,語文教師,身教的力量永遠勝過言傳。”
何為“身教”?
正如首屆“我即語文”教學獎獲得者福建龍巖二中徐飆老師所說:語文教師要擁有“語文人生”,文史哲藝,琴棋書畫,均應涉獵;身上要有“語文味”“文化味”“藝術味”;要永遠與文化保持親密接觸,永遠與書籍保持親近的情感,永遠與自然保持經常的聯(lián)系,永遠與歷史保持親切的關系,同時永遠與現(xiàn)實保持一定的距離。
何為“身教”?
正如首屆“我即語文”教學獎獲得者寧夏銀川一中郭鳳虎老師所言:語文學習的真諦就是讀書、讀人、讀生活……語文老師必須自己懂生活,熱愛生活,而后才能濡染學生做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使他們經由“語文學習”這個端口,傾其一生地間接感受生活——讀書,直接體悟生活——讀人,全身心擁抱生活——讀生活,最后落腳在讀好書,寫美文,做真人。
何為“身教”?
正如首屆“我即語文”教學獎獲得者浙江永嘉上塘中學肖培東老師所為: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堅守語文本真,老老實實教語文,真真切切教語文,深深鉆研,淺淺教學。
他們都是“身教”的出色踐行者!
于語文老師本身而言,做一個追求一點語文境界的“獨行者”。
其一,有自我的要求,不滿足于條條框框。倘若只滿足條條框框,成天地教育學生如何應付考試,那自然是沒有任何境界可言的,如確要談,只能是機器境界。很顯然,這樣的教學是簡單但乏味的。這種自我的要求,也許就是陳日亮老師所說的“我即語文”,“我怎么讀就怎么教”吧。
其二,有自我的堅持,不順著社會的流俗風潮。早習慣語文教學界群魔亂舞的語文老師們,早該把那些當做女性服裝的流行趨勢,只是,女性服裝不管怎樣變化多端,它終歸是女性服裝;語文教學五彩繽紛,有時候卻變得不像語文。所以,語文老師當有自我的堅持,否則,便極易被妖魔化或者被某個“民女”誘惑走了。
堅持什么?堅持語文的本然。四十八年前,葉圣陶先生作為教育部副部長和全國人大代表專程來福建視察,親臨福州一中,并題詞:何以為教,貴窮本原(然),化為踐履,左右逢源。(后葉圣陶先生囑陳日亮老師將“本原”改為“本然”,詳見陳日亮《我即語文》中《親聆葉圣陶》一文。)這所謂的本然,便是語文的本來的樣子,通俗點說,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跟其他課不一樣。
其三,有自我的樂趣,并不總是陷入苦海。每聽前輩談及語文,總是眉飛色舞神采飛揚,仿佛年輕一輩所感受的語文教學之苦,他們從未曾感受。我想,歲月過濾的大多是不快,滲漉而下的總是樂趣。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蔽业确踩耍坏闷湟粯?。至于其二樂,不違師德,摸摸良心似乎也可得。至于其三,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降低點“英才”的標準,也可得。
當然,“獨行者”斷然不是獨斷專行曲高和寡的“獨夫”,而是在語文教學的園地里,有獨特的個人追求的,不受旁門左道影響的,堅持本真語文教學的踏踏實實的前行者。
“縱一葦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境界頗高,但心向往之,總能至之!
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