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間有限(現在是晚上10點13分,兒子馬上要放學了),下面的內容或許會不夠全面)
從目前形勢看,雙減不可能只是一個口號,更不可能一陣風似的輕易刮走。當一個政策上升到政治層面,普通老百姓也會知道這是真正地必須要落實的一件事。我非常贊成這一政策,更感謝政府部門對教育的高度關注。接下來,我簡單分享一下我的一點看法:雙減下的高效課堂必須分層考核。
很多人提出了要增質高效,要精心設計課下作業(yè)等等。很多段子手也不錯過調侃,更多的人發(fā)揮了編造順口溜的能力,還有人用減什么增什么來做工整對仗。那么,個人認為,既然要減輕負擔,就意味著給孩子們更多的自主時間,給他們更寬松的空間,但是,如果各種作業(yè)依然有形無形地壓著孩子們,是不可能真正實現減負的??荚囌叩念C布讓很多人沒有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去考量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多的是不知道學生在一個大范圍內的排名。只要有兩人存在,就有競爭的現象不是現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所以,人們對競爭下的各種衍生現象習以為常,而一旦失去了象征著方向的考試很快就迷失了。
其實,沒有了大型的考試,老師們依然可以衡量學生的掌握情況。因為學科知識是固定的,當學生把應該掌握的知識都掌握了,把應該增強的能力都提高了,不用考試,不用大范圍排隊,老師也可以做到了然于胸的。那么,如何做到呢?我認為無外乎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的觀點很早就有,我沒有查閱文獻,不知道它興起于何時,基于什么樣的背景,但是,這個提法我是認可的。只是,我想追問一下:這個層次是以什么標準來劃分的,有客觀依據嗎?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雖然我不擅長分析數字,但是,我們都清楚各種數據的縱橫比較會更加客觀,所以,分層要客觀要有依據是搞好分層教學的前提。
僅僅分好層只是第一步,如何去落實,去保證效果,最重要的應該是分層考核。班級里的學生可以分成三個層次,這些可以基于學生三次以上的數據,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給的任務量一定要不同于第二第三層次。一個班級里只用同一本教材是對尖子生的極大不尊重,也是對這些優(yōu)秀學生資源的極大浪費。他們的尖很多是天生的,智商上的區(qū)別是客觀存在的,如何做好對第一層次的學生引領是保證尖子生的數量和更高發(fā)展的保障,這類人才以后通常是國家的高精尖人才,我們一定要多保護,多尊重,給予多方面的資源保障。
老師們,一定要記住,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不屬于我們老師,也不屬于他們的父母,他們是屬于國家的,甚至是屬于世界的,比如現在還在天上的那幾位。第二層次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普通老百姓,把教材處理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太深。第三層次屬于社會的特殊人群,他們要么是智力超群,有其他沒有被我們普通老師發(fā)現的特殊才能,要么是應該送到特殊學校的群體。在中國,我們父母的面子其實阻礙了這些孩子潛能的真正開發(fā)。在西方,特殊學生是有很多專門措施的,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這些學生給予符合他們實力的材料就可以了。
分層資源之后,最關鍵的最后一項就是分層考核。既然老師們給孩子們的資源不同,目標不同,那么,考核方式和結果也一定要不同。至于如何考核,老師們可以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一定會設計出很多獨特的適合自己班情學情的考核方式,那么,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更加個性鮮明,個性飽滿。(10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