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眾多精彩的戰(zhàn)斗場景,因此深受人們喜愛,曾經多次被翻拍成電視劇,其主題曲《好漢歌》更是唱遍了街頭巷尾。在原著和改編的影視劇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梁上好漢們一進飯店就招呼店小二來一壇好酒二斤牛肉,這似乎成了當時飯局中的標配,但現(xiàn)實果真如此嗎?原來我們被騙了這么多年。
原著中許多好漢都有吃牛肉的經歷,比如林沖上梁山時,途徑朱貴的小店,要了酒之后又對店小二說“先切二斤熟牛肉來?!?;武松過景陽岡前,也對店家說“好的(熟牛肉)切二三斤來吃酒”;再比如宋江刺配江州,在李立的店中吃飯時也是吩咐“先切二斤熟牛肉來?!比钍先值苷垍怯贸员泔垥r也是“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
這樣的情節(jié)原著中還有很多,切二斤熟牛肉幾乎成了梁山好漢們吃飯時的標配。但如果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后,我們就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國自古就是個農業(yè)大國,以農立本,春耕開始時,天子都要親自耕田,祈禱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由于當時的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后,耕牛就成了最主要的生產工具。古人稱“有田無牛猶之有舟無楫,不能濟也”,可見耕牛在當時有多重要。
因此從秦漢開始,歷朝歷代都制定了嚴苛的刑罰來保護耕牛,其中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嚴厲,當時規(guī)定“非宗廟社稷之祭不得殺牛,犯者皆死”。意思是說除了天子祭祀之外,誰也不準殺牛,違者一律處死。清朝時期保護耕牛的措施進一步完善,地方官要定期盤點轄區(qū)內的耕牛數量,個人私殺耕?!罢纫话?,流三千里”,如果官員失察,輕則罰俸,重則降級。
乾隆八年,直隸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有些百姓為了活命,將自家的耕牛宰殺,不料被人揭發(fā)。直隸總督高斌親自審理此案,將私宰耕牛者予以枷杖徒刑十個月。饑荒年月尚且不能通融,平日有多嚴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宋朝當時是如何保護耕牛的呢?《宋刑統(tǒng)》規(guī)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啥意思?就是說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你殺了牛,就要坐一年半的牢。
如此嚴厲的處罰,還有幾個人敢殺牛呢?沒人殺牛,牛肉又從哪里來呢?由此可見,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動不動就讓店小二“切二斤熟牛肉”的場景,在當時的社會中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施耐庵為何還要這樣描寫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以此來突出梁山好漢們的“造反精神”??上谓皇顷松w,他的“造反”從一開始就帶有非常明顯的“投機和功利”性質,在他的帶領下,梁山108將鮮有善終的,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