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踢貓效應”源自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大意是有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他怒氣沖沖的回家把管家罵一頓,管家心里窩火極了,回家后找雞毛蒜皮的小事把自己的妻子罵一頓。妻子莫名其妙受了委屈,沒地方撒火,正好看見兒子在床上蹦跳,不分輕重直接上去給兒子一個響亮的耳光。兒子莫名其妙的被打,心情極度糟糕,一腳把正在身邊打滾的貓?zhí)吡藗€跟斗。故事雖小蘊含的道理卻是生活所見。其實,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不只是故事里的騎士,很多人都是如此,不良情緒的循環(huán)往復,最后可能造成一個災難。
一位中年女子僅僅因為未能及時下車,和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一氣之下拉拽了公交車方向盤,導致兩車相撞,最終獲刑三年六個月。
本來差幾個月就能入上海戶口的她,也因為獲刑被取消了落戶資格。在法庭上,這位女子十分后悔。
情緒不是問題,但情緒失控就會成為問題。及時止損才是關鍵。
拿破侖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為什么有的人會控制不住自己產(chǎn)生的情緒呢?
無非是認知的淺薄,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成為了自己情緒的奴隸。甘愿受制于情緒,也不反過來控制情緒的波動,只有將情緒收放自由,才是立于不敗之地。
人是有情緒的,能分清你的能力層次,生氣是本能,不生氣才是本事。情緒像水,穩(wěn)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yǎng)萬物;不穩(wěn)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管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守住生活中的美,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打理好自己的人生。